貼片可調電阻(電位器)的三個引腳接法通常遵循以下原則,具體取決于電路需求:
1.引腳功能
引腳1(A端):固定端,通常接電源或信號輸入端。
引腳2(中間腳/Wiper):滑動端,調節時改變電阻值的輸出端。
引腳3(B端):另一個固定端,通常接地或電路參考點。
2.常見接法
(1)分壓器模式(電壓調節)
接法:
引腳1(A)接電源(如VCC)。
引腳3(B)接地(GND)。
引腳2(中間腳)作為輸出,連接到需要調節電壓的電路(如運放、ADC輸入等)。
原理:調節中間腳時,輸出端的電壓在VCC和GND之間變化。
(2)可變電阻模式(電阻調節)
接法:
僅使用中間腳(2)和任意一個固定端(1或3),另一個固定端懸空或短接到中間腳。
例如:引腳1和2連接,作為可變電阻的兩端。
原理:調節中間腳時,電阻值在0至標稱最大值(如10kΩ)之間變化。
3.確認引腳的方法
萬用表測量:
將表筆接任意兩腳,旋轉調節螺絲,若電阻值變化,則其中一引腳是中間腳。
固定腳之間的電阻值始終為標稱最大值(如10kΩ),中間腳與任一固定腳間的電阻可調。
4.注意事項
焊接溫度:貼片元件對高溫敏感,建議使用恒溫烙鐵(300-350°C),焊接時間不超過3秒。
調節方向:避免過度旋轉(如超過270°),以免損壞內部觸點。
功率限制:確保電阻功率不超過標稱值(常見為0.1W~0.25W)。
應用示例
LED調光:分壓器模式下,中間腳接MOS管柵極,調節LED亮度。
電壓基準:中間腳輸出可調電壓,用于運放參考或傳感器校準。
通過以上接法,貼片可調電阻可以靈活應用于模擬信號調節、電源管理等多種場景。